Zhanjiang Dianzi Zhiye Jishu Xuexiao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年增加120元
◎城乡居民医保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提高到480元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55元
◎建成保障房960套
◎新增市区义务教育学位3700个、学前教育学位1.5万个
◎完成市区293条小街小巷路灯安装,实现全覆盖
◎完成740公里精准扶贫农村公路硬底化
◎解决农村2290条自然村10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建成350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
◎建成500间村级公建民营卫生站
加强民生保障
全力支持创业就业。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扶持超过2500人创业就业。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9%;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推进公务员、参公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医疗救助水平,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市级财政增加教育投入30%以上,加快建设广东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建设公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制定新建住宅小区配建标准化学校、无偿移交政府办学实施办法,加快建设湛江一中和岭师附中新校区;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教职工编制统筹、跨区域调整和动态管理,落实乡村教师“两相当”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完成农村教师免费轮训。实现全市中小学100%宽带接入,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支持广东海洋大学建设高水平学科,推进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支持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专升本”;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教发展水平。
推进实施健康湛江战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实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配送改革,落实药品集中采购第三方交易“两票制”;加快建设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开工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公共卫生医院和第二中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启动市第一中医医院搬迁改造,升级建设18家县级公立医院,启动建设5县(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基本完成7家中心卫生院主体工程。
打造优质生态环境
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全力保护湛江的一片蓝天、一湾清水、一方净土。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落实“水十条”,全面推行“河长制”,形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管理保护机制,重点整治菉塘河、南柳河等城区22条河涌黑臭水体,推进九洲江-鹤地水库、小东江、南渡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落实“土十条”。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改造东纯村建筑垃圾处置场,建设3个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厂。
切实提升生态创建水平。完成湛江湾(北部)等5个海岸带整治修复,推进3个人工鱼礁和乌石、特呈岛国家海洋公园建设。落实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有效遏制盲目开发、破坏海岸带行为,坚决保护美丽海湾。扎实推进新一轮绿化湛江大行动和雷州半岛生态修复,计划造林更新6.5万亩,绿化美化乡村100条。实施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构建宜居宜行绿色生态网络。强化“创文”工作,提升“巩卫”成果。
推进交通建设
全面实施机场迁建大会战。年内实施国际机场、高速铁路等37个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06亿元。按时交付建设用地,落实用电、给排水施工,保障机场航站楼等工程全面施工;加快安置区建设,开工建设空港大道、机场大道和换乘中心等配套设施。
全面实施铁路建设大会战。编制完成湛江枢纽总图规划;建成高铁西站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完成茂湛铁路电气化改造,确保6月深湛高铁顺利通车,争取开行到达北京、上海和珠三角核心城市的直通车;落实高铁中心城区枢纽站选址,建设高铁机场站;建成东海岛铁路客货共线和宝钢工厂站;开工建设东海岛、宝满港区铁路支线,规划建设粤海铁路乌石支线,推进合湛高铁建设;加快推进广湛客专和张海、湛海高铁前期工作,力争获得国家批准。
全面实施公路建设大会战。压实责任、倒排工期,确保4月开工建设;建成西城快线,加快海川大道扩建和调顺跨海大桥建设,确保城市出入口更加顺畅;开工建设环城高速南三岛大桥、茂湛高速改扩建,以及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徐闻示范段和吴川、坡头先行段等项目;动工湛廉快线、疏港大道二期等9项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全线建设汕湛高速吴川支线,加快建设东雷、玉湛高速,规划建设湛徐高速横向支线。
全面实施港口建设大会战。落实与招商局集团“1+N”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港产城”融合发展基金,保障宝满港区集装箱一期扩建等20个合作项目全面落地。动工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等6个项目,加快建设中科炼化配套、霞山港区通用和东海岛港区液化码头。建成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进港公路和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三大工程”,动工建设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运大楼。
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彰显海湾城市特色推进主城区强芯提质。组织编制新时代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加强湛江湾立法保护和雷州半岛滨海地区规划建设管控,依法开发城区港口岸线;开展城市设计,严格控制一湾两岸建筑高度,加快形成错落有致、张弛有度、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轮廓线,打造层次丰富的滨海景观;有效保护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和南粤古驿道。
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赤坎、霞山、开发区主城区功能,发展都市型经济。升级城区市政配套设施,改善道路微循环,新建南岑路、二环路,建成盛邦路、银帆路、上坡路。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申报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实施赤坎旧大天然片区、中海油南海西部矿区和霞山东新路等15个“三旧”改造项目。
建设市区引水工程,启动坡头城区供水工程。落实海东高新区规划布局,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南方药都。动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完善新区公共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东旺大道等13个项目建设。完善麻章区城市功能,高标准谋划西城新区开发;补齐市政配套设施短板,推进疏港大道、湖光快线改扩建,争取动工建设西城第一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深国际·湛江综合物流港项目,打造北部湾现代物流高地。坚持用绣花精神治理城市。加快建设交通大数据决策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支撑,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城市美化、绿化、亮化,落实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市区道路林荫路改造,升级改造森林公园,建设三岭山—湖光岩景区绿道,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启动海滨大道、人民大道、椹川大道三条主干道和机场路亮化工程;集中整治“六乱”,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加快市容市貌提档升级。规划建设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公厕,扎实推进城乡厕所革命。
加快县域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农业综合发展,市级财政“三农”投入翻番,新增投入5亿元。加快落实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统筹开展“七大行动”,推进实施雷州半岛现代农业、水利设施规划,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
(来源:湛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