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者 欧阳泽
通讯员 李彦
民生实事,百姓期盼,代表关注。学位建设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是对接湛江发展需求、群众所盼、民心所向,聚力破解城区学位不足问题,加快推进城区学位建设,最终目的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真正实现“能上学、上好学”。昨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姜建军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新一轮“五年行动计划”;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中的其中一件是新增市区义务教育学位1万个,全市学前教育学位1.2万个。
去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
2.26万个
在2018年湛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许多人大代表都对我市城区学位不足问题极为关注,共有44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4件相类似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会议决定合并为《关于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学校规划、努力解决城区学位不足问题的议案》,这是大会唯一议案,交由市人民政府办理。至2018年底,新增市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805个,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26万个。
为了推动议案办理,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带领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举办代表论坛,召开工作协调会等,以新的力度高质量高效率办理议案,体现了“代表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市政府和各承办部门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区为主、市协调督办”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城区学位建设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整合现有资源,相互协调,统筹推进,定期督查,制订和完善各种方案预案,特别是制定了《湛江市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建设第二期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全面规划了未来五年城区学位建设的“蓝图”。
城区学位建设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完成“收官”
在南柳河河畔,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组装平房,这里是湛江市第二十九中学新校区项目建设现场。工地上,多辆作业车辆正在推土施工,霞山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二十九中新校区总建筑面积56602.38㎡,办学性质是高中,54个教学班,3000多个学位,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食堂、室内体育馆、运动场等。预计2020年3月建成交付使用,能更好地整合霞山区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缓解城区学位紧张的现状,真好啊!”实际上,霞山区共有14所学校先后列入《湛江市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规划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的建设项目,14个项目建成后,可以为霞山区增加238个班额,共11301个学位。目前,已建成使用的项目有4个,分别是湛江市二十二中、二十四中、三十四小和十二小原点分校,共新增学位2800个,超额完成市政府2016年下达的新增2200个学位的任务。
走进位于坡头区海湾大桥旁边的市第三十二中学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是海东新区起步区内的启达东海岸小区附近配套建设的一间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坡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所学校办学规模为54个班(初中18个班,小学36个班),共有2700个学位,于2017年12月动工建设勘察,计划于2019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后,不仅大力缓解海东新区启达东海岸、凯旋湾、申蓝宝邸等住宅小区及周边居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压力,还能满足海东新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所所新学校拔地而起投入使用,一所所学校改扩建焕发新颜,这是湛江市落实《湛江市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规划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生动缩影。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16年2月,市政府印发了《湛江市城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建设三年规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专门成立城区学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城区学位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工作。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新建、改扩建城区公办中小学校35所,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学校14所,新增城区优质中小学位19900个,加上通过盘活整合教育资源和房地产小区配建并投入使用的学校7所,新增优质中小学位6700个,新增优质中小学位合计26600个。正在动工建设的学校11所;正在筹建的学校4所,预计2018年底前动工建设;调整至第二期行动计划的学校3所;暂缓筹建的学校3所。预计第一期学位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增加学位总数达到44000个。
| ||
| ||
| ||
|
“新建住宅小区配建教育设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建设成本高,但是配建学校又是销售时的最大‘卖点’,非常矛盾!”在开发区盛和园小区里的华中师范大学湛江附属学校建设工地上,看着已经渐显轮廓的教学楼,作业车辆穿梭出入,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忙碌,经历了1年多的建设,将于今年5月建成交付使用,规划为54个班2700人,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班。
据了解,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10000户以上的居住区,必须单独配建中学;3000至5000户居住区,至少应配建一所小学。严格新建小区的规划验收,未经核实或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不得组织验收。
过去一年,我市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在国有土地出让、“三旧”改造项目审批、住宅小区规划审批等方面按规定落实配建教育设施,在国有土地出让合同、规划条件、监管协议中均明确配建教育设施必须“三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有效缓解个别片区入学压力。如麻章碧桂园配建麻章第三小学(36班)、中央商务区配建开发区第六中学(48班九年一贯制)和开发区第六幼儿园、大中纺织厂“三旧”改造配建6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幼儿园等项目。
民办教育成缓解学位紧张的“利器”
湛江市中英文学校是市教育局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2002年办校,建校初期仅有14个班级,30多名教职员工,500多名学生,发展至今已有44个教学班,164名教职员工,约2000多名学生。学校校长易平芝娓娓道来办学的酸甜苦辣,“十多年前,民办学校发展举步维艰,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加大了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民办学校也得到飞跃式的发展,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接受民办学校,并且相信民办学校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因此,我们在注重自身学校建设的同时,积极担负起社会责任,为片区提供了1500多个优质学位,还解决了几百名东海岛搬迁子弟的入学问题。”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发展,2018年秋,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幼儿园)1487所、在校(园)学生32.5万人,分别占全市学校(幼儿园)数、在校(园)学生数46.18%、22.07%。此外,还有民办高职专科院校1所,民办本科院校1所。民办学校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学段,构成了比较完善的办学体系,成为了缓解城区学位紧张的“利器”,最重要的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机会。
聚力实施城区学位建设第二期五年行动计划
这些年,我市城区学位需求大幅度增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进度跟不上学位需求增长的速度,导致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及幼儿园学位供应不足问题突出。市教育部门牵头会同市规划、公安、卫计、统计等部门,结合城区2018年秋季招生入学的情况,综合我市城区化解大班额、腾退所占用功能室、新建住宅小区、新增城镇人口等四个方面学位缺口进行测算。经测算,未来五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位缺口约9.37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缺口约2.54万个。
城区学位建设不能“止步”!针对片区学位紧缺现状,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制定实施未来五年城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行动计划,优先启动学位紧缺片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根据规划,2019—2023年湛江市城区规划新建、改扩建及新建住宅小区配建中小学校61所、幼儿园18所,新增校园面积约99.01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约95.5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02645个(中小学学位95325个、幼儿园学位7320个)。
盘活城区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市人大代表梁艳春认为,随着湛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住宅小区迅猛发展,城区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城读书,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出现严重的供应不足。过去一年,通过各方努力,城区学位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绩,比如,坡头区投入1000多万元,改建扩建了五合小学等10所城区乡镇学校校舍,增加了小学学位800多个,有效缓解了小学学位紧缺问题。城区学位建设不是朝夕的事情,我们要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资金投入,调整区域内的学校布局,盘活城区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配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周太太对孩子上学有着深刻的回忆,“早几年,第一个孩子到了要入学的岁数,可把家人都折腾坏了,因为所住的小区没有配建学校,只得把孩子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这样就算了,学校学位也是一位难求。后来,准备要‘二胎’前,我们就先把房子换了,选了一个配套建设了学校的楼盘,这样,以后孩子长大读书就不用担心没有学位了!”
①⑦湛江市中英文学校开展特色课堂。
②湛江市中英文学校教学楼。
③学生课间休息。
④市二十九中新校区效果图。
⑤市三十二中施工现场。
⑥市三十二中建设项目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