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凯杰 通讯员 赵壮杰
A 12年募集78万 帮助2546人次
据了解,“一元钱”基金会设立于2007年10月,是一支公募性、非营利性校园公益组织,隶属于该校二院团委,并由该院团委爱心会进行管理,服务于二院贫困学子。除了一些校内外机构资助外,基金会资金则主要来源于二院师生每月自愿捐赠的“一元钱”。
与“一元钱”基金会同时成立的,专项管理该基金会的二院爱心会,已经陪伴基金会走过12个年头。“学生组成爱心会,他们管理着‘一元钱’基金会的‘人、财、物’,即人员组成、日常支出、物质管理等事务全权由学生自主运营操作。”二院团委副书记蔡鑫生谈到,基金会有两个指导老师,只起着监督和资金审核作用如不定期核查基金会款项。
记者了解到,“一元钱”基金会的服务项目分为常规资助和非常规资助两种。“常规资助项目分为突发基金、特困生慰问基金、临时生活补助、冬日爱心棉被;非常规资助项目则是同东莞红十字会合作开展的爱心营养午餐。”现任爱心会会长何旋介绍,其中2018年爱心营养午餐资助人数为90人,总资金支出为63000元。从2007年至今,该项目资金总支出达312330元,资助人数为1711人。
来自该校的吴佳莹(化名)是爱心营养午餐的受助者。她认为“一元钱”虽小,但是累积起来可以帮助到许多经济拮据的人,“每个人只是需要捐献‘一元钱’,这也是大家力所能及的,并不会带给捐赠者带来太大的压力。”她很感谢“一元钱”基金会在其经济情况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帮助了她。
“一元钱”基金会除了服务二院贫困学子外,亦对该校其他亟需经济支援的患病学生伸出援手:2008年,为该校张淦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捐款11503.4元;2011年,为身患骨肉瘤的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柯伟悦捐款近13000元;2012年为公共卫生学院白血病患者岳振虎捐款25000余元……
据统计,该基金会成立至今,总收入达786207.49元,其中通过该院师生捐赠的“一元钱”收入为152990.43元,其余均为社会公益机构、爱心人士以各种形式捐赠。基金总支出679106.40元,平均每年资助贫困学子56592.20元。
B 隐秘资助 保护受助学生尊严
12年来,靠着师生自愿捐“一元钱”的原则,如何保证师生捐款积极性,让“一元钱”基金会在二院“活”下去呢?
“每年的资金募集是基金会‘头疼’的事情,鉴于学生的流动性特点,每年都需要花‘大力气’去跟新一届的学生宣传基金会。”蔡鑫生告诉记者,为保证基金会长效运行下去,主要做以下三个措施:第一,设立“爱心天使”和“爱心团支部”的称号,授予该学年度对“一元钱”基金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支部,纳入学生年度综合测评学分评比;第二,做好充足的宣传活动,如在寒假期间做好宣传视频,开学在课间播放,让新同学了解基金会运行情况,知道这一善举;第三,通过校外公益平台和公益评选,将“一元钱”基金会从校园推向社会大众,增强爱心会和二院同学的荣誉感。
记者获悉,“一元钱”基金会注重对受助学生的尊严和隐私保护。“对受助学生的保护是‘一元钱’基金会设立以来特别注重的一个问题。”蔡鑫生举例,基金会的一些活动名称都尽可能地弱化对于贫困学子的资助意味,如爱心营养午餐、冬日爱心棉被等。
“‘一元钱’基金会最大的优势是小而精。”蔡鑫生补充,“一元钱”基金会目前局限于二院,许多二院的学生对于基金会很熟悉,有困难了,他们随时都可以进行申请,另外,辅导员、周边的同学对他们情况都比较清楚,对于身边困难的同学,他们也会帮忙联系基金会,为身边的同学寻求帮助。
C 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 创新具有借鉴价值
据介绍,“一元钱”基金会在爱心会的管理下,除了不定期接受两位指导老师核查资金使用情况外,每月支出情况均有二院公众号推文对外公开。“我们以一个学期为周期,每个学期收三次,即收三个月。募款程序由爱心会通过团总支向各团支部发布信息,各团支部根据本班内捐款人数,在一个星期内上交款项,善款由专人清点登记。”
记者从二院公众号今年1月1日发布的推文中的《二院团委爱心会十二月份“一元钱”基金会收支公示表》得知,基金会收入为1146.80元,时间为12月9日,签名栏为爱心会的两名工作人员,另一则公示推文则详细记录二院2016、2017、2018级三个年级的捐款数目。
“‘一元钱’基金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从基金的每一笔钱收入到支出,都有学生参与管理和监督,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基金运作情况定期在全院范围内公示。”蔡鑫生说。
“一元钱”基金会走过了12个年头,逐渐发展壮大,不乏社会专业人士的评价。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主任张鸣评价了该校“一元钱”慈善基金表示,(该基金会)采取了现代基金的管理方式,成立领导小组,管理小组和监督小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账目公开,把基金的运作放在阳光下,这种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创新具有借鉴价值。
张鸣认为,“一元钱”基金会得以“活”下来的原因:关键是筹款过程公开,使用过程公开公正,只要资助的对象,真的是多数人公认应该帮助的人,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通过对自己基金的管理,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