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担心孩子上幼儿园不学拼音写字就学不到东西?
今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的《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办好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意味着幼儿园不能提前用小学的方法来教拼音、写字、算数等,那么幼儿园该教什么、又该怎么教?面对家长“孩子整天玩,什么也学不到”的质疑,幼儿园又该怎样回应?难道不教拼音、写字、算数,孩子在幼儿园就什么也学不到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我市多所公办幼儿园,解开幼儿园活动里“游戏”的密码。
寓教于乐“戏有益”
“勤有功,戏无益”,《三字经》里的这句话常被家长们奉作育儿金科玉律。但事情就这么绝对吗?如报读“学前班”之“勤”,可能是“勤”而不当,不但无功,更有可能害苦了孩子;遵循幼儿成长规律之“戏”,寓教于乐,孩子的人生或许更“有戏”。
在湛江,不少幼儿园已经开始探索“戏有益”的科学规律,创新“玩中学”的教学方式,为幼儿入读小学打下基础。湛江市第三幼儿园,便是这一做法的先行者。
“一个原则、两个贯穿、三个坚持,就是我们的‘秘诀’。”谈到对幼小衔接的探索,湛江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洪华清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
洪华清介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品质,是市三幼教育的核心。这个核心就似一颗耀眼明珠,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该园始终将幼小衔接贯穿于学前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全过程,这“两个贯穿”盘活了整个幼儿园的教学。同时,该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导向正确,坚持家园共育,坚持示范引领,其精髓在于游戏。
“我们的幼小衔接,是从小班开始做起的。”据市三幼中一班老师高旋介绍,她们会通过游戏化教学,帮助孩子从小班开始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有些‘学前班’教的是小学知识,而我们教的是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孩子们未来能走得更远。”
在市三幼,幼小衔接贯穿于学前教育全过程,每个年级又各有侧重。“小班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中班是通过游戏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交往能力,大班则是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和约束力。”高旋说,这些做法贯穿于幼儿每一天的在园生活。
“你看,孩子们每天来了都会按顺序把自己的名牌挂在这里。做区域游戏时,又把名牌挂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高旋指着中一班门口“快乐的一天”的牌子介绍道,这看似随意的一个设计,实际上都在增加小朋友们对顺序、规矩、日期、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记者采访时,恰好是小朋友们自主游戏的时间。小朋友彤彤在“风味馆”的烧烤架上,烤着“香肠”“鸡翅”和“牛排”。看见记者走近,他乖巧地用筷子夹起一块“牛排”,让记者尝尝味道。“这个烧烤游戏能帮助他锻炼小手肌肉,为未来上学写字打好基础。虽然我们没有教写字,但写字的能力,一早就给孩子们‘备’好了。”高旋说。
沙水池里有大学问
沙子细软,流水清澈。蓝天白云之下,一群孩子在欢乐地堆沙筑堡、搭渠引水,时而歪头思考,时而朗声大笑。
这个场景,不是在某处海边沙滩,而是廉江市第一幼儿园沙水池里的日常。“沙水池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前两天轮到我们班孩子去玩的时候遇到下雨,他们不知道多失望。”廉江市一幼大一班老师林慧怡说。
一沙一世界、一水一乾坤,在沙水池这个孩子们的“游戏世界”里,又藏着怎样的乾坤?
廉江市一幼的沙水池建在户外,一口水井成了活水的源头,清澈流水沿着支架、剖面管等搭起的水渠,缓缓流入两个大水池中。水池中央种有大树,而“小鱼”“螃蟹”“海螺”浮游在大树周围。水渠旁有连片沙池,一些透明或半透明的直管散落在细沙上,不时会有小朋友捡起直管,组装起来,用来“运沙”。
“这条水渠是小朋友们搭起来的。”廉江市一幼大三班老师龙晓玲一边陪孩子们“运沙”一边介绍,沙水池里,孩子们能通过“引水”“运沙”,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平衡能力、判断能力、协作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这也是廉江市一幼教学的奥妙所在。一天的欢声笑语中,其实孩子们早已明白“水往低处流”“聚沙成塔”“水落石出”等规律,幼儿教育就是这样“水到渠成”。
“以前有些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不喜欢来幼儿园,现在却很早就到了,因为早来可以在区域活动里先选位置。”林慧怡老师介绍,近几年园里特别重视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大家都在区域游戏、户外活动那里下功夫,“孩子们很喜欢这些区域游戏,他们的笑容让我们很受鼓舞。”
从“要我去幼儿园”到“我要去幼儿园”的转变,隐藏着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变化。因为“玩中学”的方式符合幼儿成长规律,所以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被一下子调动起来。
看着孩子们的变化,家长也大为触动。“我很赞同廉江市一幼的教学方式,每天看见儿子回来时候开心的样子,我知道他真的很喜欢幼儿园。”乔维娜的小儿子在大一班读书,她还有个大儿子已经在读小学二年级。“有时候哥哥还会羡慕弟弟,说他那时候在幼儿园还没有这么多好玩的,想去和弟弟一起读幼儿园。”她说。
学习品质比知识储备更重要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定八十”。是什么让古人觉得能从3岁孩子身上看出其一生成长轨迹呢?是认识多少汉字、做什么范围内算法、背诵几句诗词吗?不是。幼儿在3至6岁表现出的勤学好问、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又或者说是正在中小学生中倡导的核心素养,远比知识技能本身更重要。
“我们一直想让家长明白,学习品质比知识储备更重要。”廉江市一幼副园长陈展英说,到“学前班”里只能学到一二年级的知识点,但在这里却能习得良好的学习品质。知识点是一时之用,而良好的学习品质却能受惠终生。
“坦白说,以前我们心里也曾有过不淡定——这样教到底好不好?”说起防止和纠正“小学化”改革,湛江市第三幼儿园园长洪华清很是感慨。直到去年,10名六年级毕业生回到园里探望老师,他们的茁壮成长让洪华清萌生了做学生回访的念头。
于是,洪华清随机抽取部分从市三幼毕业、当时正在读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全面回访,既问学习情况,也问爱好特长,统计出来的数据让她们很惊讶。
回访的40名学生分别在市8小、29小、2小、28中等学校就读,九成以上学生在校各项表现较为突出。
“这次回访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学前教育就该在玩中学。培养出孩子优秀的学习品质,才能帮助他们走得更远。”洪华清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