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四朵金花”走出国门传播汉语:争当“汉语大使” 传播中华文化

发布时间:2020-04-24 10:57:25 信息来源:湛江市教育局
梁颖琪在尼泊尔为小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马冰、黄丹丹、伍惠琳在出发前往泰国的机场里合影。(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何有凤 通讯员廖雨菊 王福瑞

  “感谢母校给予我们这么特别的荣誉!”7月2日,记者连线远在泰国当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马冰和黄丹丹,她们正好收到了母校师友发来的贺信和视频,两人在岭南师范学院2019年的考研表彰会上,被授予“汉语国际教育姐妹花”特别奖。看到颁奖会的视频,她们激动得哽咽了起来。两人入选国家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同时,也被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浙江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今年6月,岭师国际汉语专业的马冰、黄丹丹、伍惠琳、梁颖琪四位同学同时参加了国家汉办志愿者的选拔并被录取。马冰、黄丹丹、伍惠琳被委派到泰国从事一年的汉语教学,而梁颖琪则被委派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尼泊尔,成为该校走出国门传播汉语的“四朵金花”,在校园传为佳话。

  考研是为了更好地

  当“汉语大使”

  2018年,马冰参加了岭师的赴泰实习项目,正是因为这次实习,让她认识了走出国门传播汉语的意义所在。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必须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生,把语言教学研究得更透彻些,为以后更好地走出国门传播汉语打下基础。但是,从泰国实习回到学校已是9月底,她思索过、焦虑过,复习考研是否还来得及,但是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在仅有的两个多月里,马冰一边准备研究生考试,另一边关注着国家汉办志愿者的考试情况,同时还在备考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幸运的是,这三个考试的内容都有共通之处,再加上马冰有自己擅长的才艺,这为成功通过国家汉办志愿者考试注入“定心剂”,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分散她考研的注意力。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黄丹丹孜孜不倦吸收专业知识,听取老师和师兄师姐的考研建议。即使面对着同时来临的考研和汉办志愿者考试,复习起来也不至于心慌意乱,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考研不仅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责任。”黄丹丹说,自己感觉汉语学得越深越是着迷,越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越是要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因此自己选择了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生,选择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渴望在更大的舞台上用自己的行动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马冰和黄丹丹虽然收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但她们决定推迟一年读研,选择先走出国门当汉语教师志愿者。她们表示,会好好利用这一年的实践,回国读研时能更好地思考和提升自己,要争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汉语大使”。

  同一个梦想:

  让世界倾听汉语之声

  在查询汉办志愿者录取那天,伍惠琳双手颤抖着输入账号和密码查询,看到界面是“拟录取”,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像是期待已久的宝贝降临在自己怀里。她终于又一次邂逅了泰国。伍惠琳说,从大一开始就了解国家汉办志愿者项目,四年来她一直关注着这个项目,并努力向目标迈进。

  其实,马冰、伍惠琳、梁颖琪三位女生都参加过岭南师院的赴泰实习项目,都有过在国内传播汉语的经历。黄丹丹则认为,自己是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传播汉语是身上应肩负的责任。四位女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要走出国门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汉语之声。

  “作为一名汉办志愿者非常光荣。”马冰希望不仅可以见识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也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汉办志愿者项目最吸引黄丹丹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神圣又有意义的项目,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有能力,有传播中华文化与语言沟通的心。

  如今,在全球掀起学习汉语热的背景下,梁颖琪认为,这正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发挥作用的时候,于是选择成为国家汉办志愿者,走出国门去传播中华文化。可是想去泰国当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她没能如愿以偿,而是被调剂到尼泊尔。去尼泊尔当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一举动最初遭到父母强烈反对,但渐渐被父母理解。“我的使命是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让他们正确认识中国和中国人,所以到哪里教都是一样的。”梁颖琪说。

  “这四位同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优秀代表,她们基础知识扎实,教学技能优异,掌握了多种中华才艺,具有良好的国际汉语教师品行。”她们的班主任张鲁昌老师深情寄语她们能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汉语教育走出国门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村户口报读中专
学费全免

前来报名的同学,请提前致电招生老师3305186或钟老师13692356383预约,我们需安排接待!

在线客服